教育部開始推行大學「多元入學方案」以來,「體育資優生」與「體育保送生」
就為長期在單項運動上累積實力的學生,開啟另一條進大學的途徑。但體資生與體保生的差異在哪?
長期在清大及交大帶領桌球校隊的竹中國小學務主任吳德成解釋,「體保生」是指學生在高中時期,必須代表校隊,參加教育部或全國各單項協會舉辦的高中組比賽;或是取得台灣區中等學校運動會或高中聯賽前八名的成績,才有資格參加保送甄審或甄試。
「體保生」不必參加全台灣一般高中生的學力測驗,「體資生」則必須參加大學入學學測,由各大學單獨設定學測分數門檻及招收體資生的運動項目,再由各申請學生進行術科比賽,依比賽成績選填科系。
吳德成以一位從國小即跟隨他學習桌球的學生為例,這名學生一直勤練桌球至高中,但因就讀一般高中,並無校隊可參加全國比賽,吳德成帶著他與大學校隊一起練球,讓他持續精進桌球實力。
高三參加學測時,他的成績已可進入前段私立大學,但報名參加交大的體資生甄試,由十餘名同報桌球項目的考生互相競賽,取得第一名後,選填志願獲交大電機系錄取。
這個例子主要在彰顯,單項運動練出興趣且持續進步的孩子,即使不加入校隊、不四處征戰比賽,只要持續保持實力,又不荒廢課業,也可以在大學升學途徑中,多一道升級的機會。
目前已有許多單項運動教練或訓練機構,不再以「曾經帶領學生獲得全國比賽金牌」為標榜,而是以「曾經有學生以體資生資格,進入國立大學」,做為他們擔任教練啟發學生運動興趣的主要成績。
不過,哪幾所大學招收哪些專業運動項目的體資生?名額有多少?都是每年變動更新的資料。想要嘗試這個方式的學生或其師長,必須注意相關訊息的更動。
留言列表